【读书会】段德敏副教授为本科生导读《波斯人信札》
5月12日中午,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本科生读书会在线上顺利举办。本期读书会邀请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段德敏为同学们导读经典长篇小说《波斯人信札》,27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
段老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哲学(政治理论)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欧洲政治等。
《波斯人信札》初版于1721年,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1755年)创作的长篇书信体小说。该书由一百六十余封书信组成,主要讲述了波斯人郁斯贝克为逃避宫廷倾轧,前往法国与朋友里加游历欧洲的故事。该书揭露和批判了法国的专制倾向,反映了启蒙运动初期人们要求重新认识现实、寻求真理的心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
读书会伊始,段老师就作者生平和本书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作者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由于其贵族出身,早年担任波尔多最高法庭庭长职务,在创作本书后决心研究政治和哲学问题,于是迁居巴黎专职从事研究写作,后来创作了《论法的精神》等影响深远的著作。作为孟德斯鸠的第一本著作,本书奠定了其后来作品的思想基础,预见了作者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问题。
段老师接着指出推荐阅读本书的三个原因。一是书信体小说体裁使本书有别于严谨传统的学术著作,可以增加同学们学术积累的多样性。二是去年适逢本书出版300周年,段老师组织了针对本书的研讨工作坊,希望更广泛地分享相关成果。三是本书主题涉及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有助于人们了解启蒙思想家对文明间关系的看法,对于理解今天的世界局势也颇有裨益;为了说明这一点,段老师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关于食人部落的论述为例,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期间盛行文明交流之风气,但到19世纪自由主义盛行时,线性文明论、欧洲中心论逐渐兴起,而了解文明互鉴的思想源流能够帮助我们廓清迷雾,理解现实。
段老师进一步以文明互鉴为线索,导读本书内容。本书故事以波斯人郁斯贝克游历巴黎的经历展开,通过空间转换和时间推移,主人公实现了“文明的陌生化”,进而对本文明和他文明产生更加深刻的反思。郁斯贝克通过亲眼见闻和书信交流,对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中的夫妻关系进行了比较,对波斯的专制政治和奴隶制度进行了反思,对欧洲的宗教迫害、国王专制、社会腐化进行了抨击。在深入反思多种文明的基础上,郁斯贝克构建起文明对话的普世想象,将意见上升为知识。段老师指出,这种文明普世主义和启蒙仍具有局限性,因为郁斯贝克难以改变其波斯贵族的身份,仍需处理在原生文明中面临的问题,但同时又难以回归原生文明的习俗传统,因此面临两难境地。
最后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普世主义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段老师展开了深入交流,读书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