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读《威慑、胁迫与谈判》,听刘霖讲竞争策略
刘霖老师新著《威慑、胁迫与谈判:基于博弈论的研究》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刘霖老师的专著《威慑、胁迫与谈判:基于博弈论的研究》于2021年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威慑、胁迫和谈判问题的学术著作,方法新颖,逻辑严谨,结论明确。考虑到现实世界中博弈的复杂性,本书还通过博弈实验对个体动机、思维、行为选择以及集体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贴近现实,生动有趣。
刘霖老师长期从事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的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多次获得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学优秀奖。从博弈论视角思考中美关系,既是他长期专业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厚积薄发,也是他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政管学人践行“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情怀所致。本书采用博弈论方法对威慑、胁迫和谈判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探索中美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本质和策略互动,丰富了博弈论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刘霖老师
只要有矛盾和冲突,就会有竞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一句名言。换一种视角,我们也可以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竞争之中。”无论升学还是求职,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聚合而成的组织,几乎总处于竞争之中。从小微企业到跨国公司,从社会团体到超级大国,概不例外。
除了极少数情形(比如某些高度依赖体能及技能的体育比赛),竞争的优胜劣败往往与策略运用息息相关。美国经济学家迪克希特精辟地指出:“策略思维是战胜对手的艺术,但要牢记对手同样在算计你;策略思维也是找到合作途径的艺术,即使他人的行为仅仅出于自利而非仁慈。”策略思维,也称博弈思维,就是人类社会矛盾冲突下竞争的产物。
博弈思维,一种层层嵌套的换位思考方式
孙子曰,“上兵伐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应当对博弈论有个大致的了解。”
策略思维也称博弈思维,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种层层嵌套的换位思考方式。以股票投资为例,股票价格的短期走势取决于买卖力量对比,后者又取决于看多与看空的人数多寡。人们为什么会看多?往往因为他们预期别人会看多。冷静的人会进一步追问,别人为什么会看多呢?那一定是因为别人预期到包括你在内的很多“别人”看多……可以这样不断追问下去。这种层层嵌套的换位思考,如同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其结构甚至更加复杂,因为不仅“外层”套“里层”,而且“里层”也反过来套“外层”。
例如炒股,就需要具备这种策略思维,当然仅有这种思维还不够。要想大概率赚钱,你需要比大多数人看得远,但又不能走得太远;你的行动只宜超前别人一、二步,否则过犹不及。在股市中,目光很短浅就摆脱不了所谓“韭菜”的命运,行动太超前则又可能牺牲在黎明前。为什么炒股容易赚钱难,原因就在于此。科学巨人牛顿在股市遭遇惨重损失之后,曾这样感叹:“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计算不出人们内心的疯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中美关系近年来日趋紧张,分析研究中美关系理论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
从博弈论的角度思考中美关系,就离不开关于威慑、胁迫及谈判等策略的探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无处不在,而为了维护或增进自身利益,个体经常采用威慑和胁迫这两种战略。威慑和胁迫都以威胁为手段来影响对手,威慑的目的在于维持现状,而胁迫着眼于改变现状。谈判可以视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胁迫,胁迫的手段仍然是威胁,即以谈判破裂相威胁。当参与者存在多种威胁手段可以选择时,不同参与者的威胁手段的不同组合就导致不同的谈判破裂结果,后者又进一步影响参与者会达成何种利益分配协议。所以,谈判问题虽然属于一种相互胁迫,但远比威慑问题和胁迫问题复杂。
四十年前,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中说:“如果必要,我们会保持充分的实力以争取优势。因为我们知道,惟有如此,我们才最有可能不必动用这种实力。”这段话鲜明地刻画了美国的威慑战略。
三十年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独霸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从此,美国历届政府都将维护这种独一无二的霸权地位作为其国家战略。美国战略理论家、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清晰地阐述了美国的战略:“霸权像人类一样古老。美国当前在全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欧亚大陆上不出现能够统治欧亚大陆从而也能够挑战美国的挑战者,是绝对必要的。”
二十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此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社会陷入撕裂。随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上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美国迅速将矛头对准中国,威慑与胁迫并举,不限领域、不择手段地打击,力图遏制中国以维护其霸权地位。在2020年发布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中,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正在试图重塑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并声称这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重申其两大战略目标之一是“迫使中国停止或减少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尽管包含威慑成分,美国的战略意图更大程度上具有胁迫性质,即胁迫中国政府采取更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和行为。
2021年,美国政府频频高调宣称要“从实力的地位出发”(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与中国谈判和竞争。实力地位会如何影响谈判过程和利益分配格局?这正是博弈论中的谈判理论所研究的问题。
如何认识博弈论?如何理解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如何从威慑、胁迫、谈判出发分析把握中美关系走向?让我们随刘霖老师一道,乘着博弈论的翅膀展开探索之旅!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威慑、 胁迫和谈判概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利益、权力与个体动机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动机
第二节 利益与权力交织的博弈实验
第二章 威慑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威慑的原理
第二节 不完全信息下的威慑
第三节 声誉与威慑
第四节 相互威慑
第三章 胁迫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胁迫的原理
第二节 不完全信息下的胁迫
第三节 不确定情形下的胁迫
第四节 美国对华胁迫——一种博弈分析
第四章 谈判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纳什谈判理论
第二节 固定顺序的轮流出价谈判
第三节 无固定顺序的轮流出价谈判
第四节 具有可变威胁的纳什谈判理论
第五节 具有可变威胁的轮流出价谈判
第五章 现实世界中的博弈复杂性
第一节 相互依赖与策略思维的复杂性
第二节 权力与零和思维
第三节 集体决策中的路径依赖
第四节 理性与非理性的复杂性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