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镝:城市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的联动机制:基于空间自适应半参数面板模型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在我国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如何制定合适的环境规制政策,稳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学者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计算2007—2015年我国286个城市的环境效率,并构建环境效率技术差距和环境效率改善潜力两个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适应半参数面板模型验证了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呈现“U”型曲线关系,我国大部分城市处于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促进环境效率提升的阶段,且相邻城市在执行环境规制政策时存在“策略互动”行为。为此,本文认为针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同时应采用空间管控策略并构建由政府、企业、民众组成的立体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效率;策略互动;空间自适应半参数面板模型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王镝助理教授
本文主要观点: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世界大国来说,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如何制定合适的环境规制政策,在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降低各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早日实现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一领域也有很多学者做过多角度的研究与论述,然而关于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的关系却没有形成统一结论。因此,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研究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的空间关系和联动机制,是目前学术界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现有环境规制理论,通过加入合理的控制变量来研究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的关系,对进一步实现中国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SBM模型为基础,对我国286个城市2007—2015年的环境效率进行了计算,并采用基于Meta-Frontier的SBM模型以及能源投入、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构建了城市环境技术差距和改善潜力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城市环境效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随后,运用空间自适应半参数面板模型估计结果,从城市全样本、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六个维度,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规制与环境效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2)相邻城市之间在执行环境规制政策上存在“策略互动”的模仿行为,这使得城市间环境规制强度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3)我国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处于对环境效率有所改善的阶段,且对资源型城市的改善程度要高于非资源型城市,对东部地区的改善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综上,本文得到以下启示:(1)针对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应主要采取激励型与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各市场主体进行清洁生产,更多地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促使环境效率的提高。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力度,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创造自觉主动的环保氛围。(2)对于中西部地区,应主要采取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手段,环境规制标准与目标设定要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行政命令等为依据。同时,增加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综合运用产业、技术等环境规制政策,实现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采用空间管控政策对大气资源、水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等进行综合管控、联防联治。(4)从严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大众、企业与政府合作的立体治理体系,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满足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本文原载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政治学评论》第12辑。
【作者简介】
王镝,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经济与政策、环境与能源政策、碳市场与政府双碳治理。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构建京津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研究”(项目号:20GLC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阅读次数: